气象预警防御指南 - 全国气象预警历史存档


各地气象灾害预警标准和防御指南

颜色说明

随机页面

若想跳转查看随机的预警含义及防御指南,请前往气象灾害预警科普

气象预警及信号简介

我国气象灾害种类繁多,气象灾害来临可能对生产生活产生各种不利影响,严重的气象灾害甚至可能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为了使政府及公众提前做好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我国设立了气象灾害防御制度。

气象灾害预警及信号一般分暴雪、暴雨、冰雹、大风、大雾、道路结冰、干旱、高温、寒潮、雷电、霾、沙尘暴、霜冻、台风等14种,气象灾害的类型即为预警及信号的名称。也有部分地区自行设立了地方性气象灾害预警或信号,用以应对地方性气象灾害,诸如雷雨大风等。

气象预警及信号总体上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个等级(Ⅳ、Ⅲ、Ⅱ、Ⅰ级),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广东预警信号设有台风白色等级(V级)表示注意。预警及信号通常由发布单位、发布时间、预警类型、预警图标、预警正文和防御指南等组成,而预警图标由预警符号、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和预警等级组成。

气象预警与预警信号

气象灾害预警与气象灾害预警信号通常差异较大,尽管部分地区可能会将两种称呼混用。若存在不同之处,通常有以下特点:

  1. 发布单位不同。前者(预警,有时也称预警信息)通常由国家或省级气象部门发布,尽管部分地区的市级或县区级也会发布。后者(预警信号)通常由属地化管理发布,最常见的为县区级气象部门发布。
  2. 严重程度不同。前者通常比相同名称及等级的后者影响更为严重。
  3. 等级划分不同。前者等级的划分可能比相同名称的后者更少或更低。
  4. 预警时效不同。前者的发布时效(即预计灾害性天气将在多久后发生)通常比后者提前。
  5. 预警范围不同。前者的发布范围通常比后者大。
  6. 预警长度不同。前者的正文长度通常较长。而后者通常为临近发布,内容相较更短,针对性强。
  7. 提示对象不同。前者的发布重点为政府等决策部门,以通知这些部门及时应对并考虑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后者的发布重点为公众,以通知公众及时自行避险。
  8. 组成结构不同。前者不一定有官方的预警图标和防御指南。
  9. 公开方式不同。前者可能不会上传至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甚至可能不公开。后者原则上必须公开且通常需要上传至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

此外,气象预警标准并不同于气象灾害预警预案中的预警标准,不过部分地区可能会将其等同。

霾预警与重污染预警

由于气象部门的霾预警与环保部门的重污染预警有所重叠,且当今霾主要由污染构成,成分已与以往发生了明显变化,故多地已不再业务发布霾相关预警,但仍保留不废除。出现霾天气时,由相关环保部门适时发布重污染预警,不过重污染预警通常不上传到国突,因此本网站通常不可见。

当前页面最后编辑日期:2024/10/04

全国气象预警历史存档
NaTyph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