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跳转查看随机的预警含义及防御指南,请前往气象灾害预警科普。
我国气象灾害种类繁多,气象灾害来临可能对生产生活产生各种不利影响,严重的气象灾害甚至可能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为了使政府及公众提前做好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我国设立了气象灾害防御制度。
气象灾害预警及信号一般分暴雪、暴雨、冰雹、大风、大雾、道路结冰、干旱、高温、寒潮、雷电、霾、沙尘暴、霜冻、台风等14种,气象灾害的类型即为预警及信号的名称。也有部分地区自行设立了地方性气象灾害预警或信号,用以应对地方性气象灾害,诸如雷雨大风等。
气象预警及信号总体上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个等级(Ⅳ、Ⅲ、Ⅱ、Ⅰ级),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广东预警信号设有台风白色等级(V级)表示注意。预警及信号通常由发布单位、发布时间、预警类型、预警图标、预警正文和防御指南等组成,而预警图标由预警符号、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和预警等级组成。
气象灾害预警与气象灾害预警信号通常差异较大,尽管部分地区可能会将两种称呼混用。若存在不同之处,通常有以下特点:
此外,气象预警标准并不同于气象灾害预警预案中的预警标准,不过部分地区可能会将其等同。
由于气象部门的霾预警与环保部门的重污染预警有所重叠,且当今霾主要由污染构成,成分已与以往发生了明显变化,故多地已不再业务发布霾相关预警,但仍保留不废除。出现霾天气时,由相关环保部门适时发布重污染预警,不过重污染预警通常不上传到国突,因此本网站通常不可见。